6月11日,中國氣象局與生態環境部在京簽署《〈蒙特利爾議定書〉受控物質監測和履約評估合作協議(2021–2025年)》。雙方將進一步深化部門合作,促進優勢互補,共同提升我國在履行《蒙特利爾議定書》(以下簡稱“蒙約”)科學評估工作中的國際話語權,為“十四五”期間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應對氣候變化貢獻力量。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出席簽署儀式,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和中國氣象局局長莊國泰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協議,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余勇出席簽署儀式。
圖為中國氣象局與生態環境部簽署合作協議。莊白羽攝影
孫金龍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這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取得的,離不開中國氣象局的重要貢獻。面向未來,雙方要圍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在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科技攻關等方面加強聯動,取得更大成效。要圍繞實現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強化跨領域交叉融合,聯合開展科技攻堅,進一步做好應對氣候變化決策支撐,不斷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科技水平和服務國家戰略能力水平。要將深化氣象和生態環境領域務實合作作為提高國際履約能力的重要手段,合力提升我國在國際履約工作中的話語權和認可度,共同打造國際合作新優勢。
黃潤秋表示,生態環境部與中國氣象局在已有合作基礎上,圍繞國際環境公約履約深入開展合作,是雙方鞏固合作成效、拓寬合作領域、深化合作機制的重大進展。當前,我國蒙約履約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希望雙方以此次協議簽署為契機,在新起點上進一步完善協調、聯動、合作機制,加強溝通,強化共識,著力提升我國履約監測能力和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共同推進各項國際環境公約履約工作。要積極構建合作發展的新平臺、探索合作發展的新機制,推進兩部門務實合作邁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推動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和氣象事業共同發展。
莊國泰感謝生態環境部長期以來對氣象工作的關心重視和大力支持。他指出,自2000年聯合開展空氣質量預報以來,雙方在重污染天氣監測預報、重大活動空氣治理保障、大氣污染防治核心技術研發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深入務實的合作,取得良好效果。在新一輪合作中,中國氣象局將扎實落實好協議,推動我國履約工作取得新進展;持續深化新形勢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合作,在溫室氣體監測評估等國際氣候變化事務和核算排放相關工作中優勢互補,共同謀劃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等國家層面戰略合作,實現共贏;進一步健全合作機制,定期溝通交流,在數據信息共享、技術協作、人員交流等方面持續深化合作,全力以赴為應對氣候變化、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高質量服務保障。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蒙約受控物質監測、質控和排放量模式反演評估等領域深化合作,共建受控物質監測網絡,合作制定相關國家標準和規范,加強數據共享、強化科研合作、統一信息發布,共同提升我國在全球履行蒙約科學評估工作中的話語權。
簽署合作協議前,孫金龍一行前往有關業務單位,調研氣象預報服務、衛星遙感應用、預警信息發布、氣象信息及影視服務等有關工作。中國氣象局和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參加調研。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